沈强云 研究员 宁夏农科院
2012年5月23日
前 言
田间诊断是小麦生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,也是小麦生产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,急需做出判定,急需做出技术应对。因此,小麦田间诊断可能已从种前选地就已开始了,直到小麦的成熟收获。田间诊断可能涉及的小麦种植环节很多,有土壤、气候以及小麦生育进程,病虫草害等许多问题。今天内容,主要根据多年生产及试验所积累的事例,为您介绍一些“小麦田间诊断及应对技术” 典型的成功案例,以供参考。
内容
选地
整地
死苗:冻害与寒害、盐碱
缺苗:墒情、芽率、小麦金针虫、吸浆虫
病害:白粉病、黄矮病
药害:除草剂
缺素症
倒伏
土壤水分与灌溉
产量诊断
一、认真选地
认真选地
要求土壤基础肥力较高、有机质丰富、地面平整、墒足、并有较好的排灌条件。若小麦连作3年以上或灌水困难、地势低洼、地下水位较高、盐碱重、土质过粘的地块不易种植。
培肥地力
多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施入。在前作收后及时深耕晒田,夏茬田要求在伏时耕完头遍,秋茬田随收随耕,立土晒垡,以熟化土壤。适时冬灌,耙耱整地,创造最佳的土壤水分条件。
冬灌后应适时耙地保墒,创造松散而具有一定厚度的干土层,以减少蒸发;立春后,于午后顶凌采用交叉耙耱,以求深耙和碎土,并创造上干下湿的土壤条件,以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,并为顶凌播种、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有利条件。
合理施肥
小麦应从秋季入手,大力提倡施有机肥和秋施肥、深施肥的措施。若大量化肥春施,易因肥料施的过浅,肥料大多集中于地表,随土壤水分溶解,形成较高浓度,常造成烧苗、烧芽现象,从而影响田间出苗率。另外,底肥秋施、深施还可解决因春施肥受土壤化冻时间的限制使播种期推迟,不能早播等问题。
如果采用春施肥,方法一定要得当,首先施肥后保证深耙地,使土肥交溶,即可避免地表土壤浓度过高,又可提高肥料利用率。其次耙地后要散墒(耙后不要立即整地),待地表有干土层后再整地,这样不致因春潮过大,造成烂籽或积水(银北地区尤为使用)。
举例1
问题:建立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展示区
应对技术:
土质轻壤、通透性好,有机肥源充足;
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宁冬11号、冬57;
针对品种特性,进行肥水密综合技术配套(宁冬11号适度稀植、化控防倒;冬57缩小行距、适度增加密度,提高越冬成活率)等。
二、整地
在前作收后及时深耕晒田,夏茬田要求在伏时耕完头遍,秋茬田随收随耕,立土晒垡,以熟化土壤。
以秸杆还田,多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施入。
适时冬灌,耙耱整地,创造最佳的土壤水分条件。
冬灌后应适时耙地保墒,创造松散而具有一定厚度的干土层,以减少蒸发;
立春后,于午后顶凌采用交叉耙耱,以求深耙和碎土,并创造上干下湿的土壤条件,以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,并为顶凌播种、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有利条件。冬春多次耙耱保墒,拾净根茬。
举例2
问题:稻茬田整地(打破梨底层、埋茬灭茬、 深施底肥)
应对技术:
华式梨深翻;
深翻凉晒后及时耙平冬灌;
春节前后打耱保墒,必要时用钉齿耙浅耙弥补裂逢。
稻茬田深翻
春季耙礳保墒
三、死苗
冻害与寒害:
小麦受冻的外因是天气条件不利,内因是本身抗寒能力差。按冻害发生的时期和特点,可分为4种类型。
(1)越冬初期(12月上中旬)麦苗未经过抗寒锻炼,突遇气温骤降1O℃、最低气温低于-5℃的天气,苗质弱、整地质量差、土壤空隙大及干旱的田块幼苗迅速青枯。
(2)越冬期间(12月底至第二年2月上旬)多次出现强寒流或因天气反常造成冻融交替。有两种情况,一是长期低温导致小麦地上部枯萎;二是越冬期气温回升,麦苗幼穗生长点萌动后抗寒力下降,此时遇降温而受冻。
(3)返青至拔节期间(2月中旬至3月上旬)麦苗生长速度加快,抗寒力明显下降,如遇寒流易发生冻害死苗。
(4)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(3月中旬至4月上旬)植株生长旺盛,抗寒力很弱,如遇气温突降极易受冻,使主茎和大分蘖部分幼穗冻死。
盐碱
举例3
问题:冬小麦越冬率不高,死苗原因分析
应对技术:
基因性间存在差异(弱冬性、强冬性);
选择适宜播期、播深、密度;
春季注意耱保墒、弥补裂逢。
四、缺苗
金针虫防治
药剂拌种:用50%辛硫磷、48%乐斯本或48%天达毒死蜱、48%地蛆灵拌种,比例为药剂:水:种子=1:30-40:400-500。
施用毒土:用48%地蛆灵乳油每亩200-250克,50%辛硫磷乳油每亩200-250克,加水10倍,喷于25-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,午后顺垄条施,随即浅锄;用5%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-3公斤拌细土25-30公斤成毒土,或用5%甲基毒死蜱颗粒剂、5%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.5-3公斤处理土壤。
吸浆虫
吸浆虫防治
防治幼虫。于5月10日至25日结合小麦灌水,每亩用40%辛硫磷乳油250毫升,兑水2.5公斤掺过筛细土30公斤,掺拌均匀堆闷2小时后,将所拌好的药土交叉两遍均匀撒入麦田。然后用绳子在麦苗上来回拉两遍,使药土落入地表即可灌水。
防治成虫。利用5月底6月初成虫在麦穗上产卵的有利时机,结合防治小麦蚜虫,每亩用20%速灭杀丁乳油20毫升或3%挫蚜乳油8—10毫升或3%中科蚜净(啶虫脒)乳油15—20毫升或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,以上药剂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。